秋季是蛋雞籠養殖企業疫病防控的關鍵期。秋冬交替時期氣溫差異大,涼風的襲擊是雞群發生病毒性疫病的主要誘因。因此,關于秋冬季雞群管理措施調整,疫病防控措施正確與否,將決定著養殖企業雞群冬季健康與否,也直接影響著雞群的飼養成敗。
一 及時關注氣溫消息、防冷風襲擊
冷風的到來,氣溫的驟降是引起雞群秋冬發病的最關鍵因素。根據病原及疫病流行的特點,秋冬季節主要發生呼吸道疾病,那么,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禽流感(AI)、新城疫(ND)、傳染性支氣管炎(IB),并發感染的主要是支原體病(MG)。這些病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條件病,根據這幾年的研究,溫和型AIV、NDV、MG其實在雞群中多是存在的。涼風、冷風突然或持續出現,會刺激雞氣管黏膜上潛伏的AIV、NDV、支原體病原致病性增加引起發病。
二 及時接種對型疫苗,防控幾種疫病
1 禽流感(AI)
H5N1(Re-6-7):高致病AI在近幾年流行仍然很普遍,我國北方、南方蛋雞、種雞都應該作為第一疫病進行防控。在每年9~10月份蛋雞、種雞首先要對雞群進行接種做到普防。秋冬春季節每兩月進行一次免疫接種,確保雞群有較高的抗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大限度的防控效果。H5N6:2014年在東北、廣東部分蛋雞、水禽上有病例出現,這給我國家禽AI防控帶來新的威脅及挑戰。由于現有的H5N1(Re-6-7)疫苗缺乏對H5N6有效性,今年冬季我國家禽養殖企業需要從管理上、生物安全措施落實上下功夫,避免雞群感染H5N6型禽流感病毒。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年對蛋雞、種雞、水禽AI防控增加了難度,希望引起重視。
2 新城疫(ND)
雞新城疫在秋冬春季節同樣高發,春天發病率最高。目前新城疫發病特點與AI相似,隱性感染率高,與AI并發率高;表現形式多是非典型,春節較典型病例多發。關于疫苗接種,談幾點建議。一是堅持做抗體檢測,依靠抗體檢測選擇疫苗進行接種;抗體滴度低于6盡快接種。二是選擇基因Ⅶ凍干苗進行接種,凍干苗盡可能選擇國產新城疫疫苗。三是接種間隔不可以低于60天,滅活苗和凍干苗盡可能同時用;避免接種凍干苗6~10天后再次接種滅活苗,避免接種滅活苗兩周后再接種凍干苗。劑量不可過大,建議點眼滴鼻用2倍量,飲水2.5~3倍量;30~90日齡后點眼滴鼻飲水3~4倍量,成年雞飲水劑量4倍量。否則,雞群新城疫多發,非典型例多發。
3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
傳染方式主要是氣源性,雖然IBV對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強,但其傳染性極高,在集約化雞群中1~2天內很快波及全群。隨著我國集約化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密度和規模不斷加大,IB的流行也更加頻繁,與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更為常見,病型更加復雜,防治難度和危害突出。
國內外已報道的IBV有26種以上血清型,同時有證據表明在混合感染的情況下,IBV可能發生基因重組,很容易出現新的血清型或基因型。主要的血清型為M41型及C型,其他為變異型,包括腎型、呼吸型和腺胃型等。腎病變型是引起感染雞死亡率最高的病型。
三 落實雞群保健,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樹機體免疫屏障
做好雞群免疫預防的同時,配合應用具有提高雞體免疫功能的中獸藥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在養殖過程中,我們應用最多最廣的是黃芪類產品——黃芪多糖。黃芪多糖對雞機體免疫功能亢奮或低下都有較好的調整作用。
四 多觀察雞群,及時處理早發病癥,解除應激條件
秋冬春季,建議飼養人員夜間輪流檢查雞群,對有呼吸道異常聲音的應盡快確定病癥,查找環控系統是否出現問題。對以上疾病疫苗接種盡量早計劃、早接種,尤其是禽流感疫苗接種次數適當增加并給足劑量。對于發病的雞群,必須查找誘發原因。從管理上查找、從環控系統查找,只有解除應激因素才能真正做到控制,才能真正做好防控。